斋堂里发心师兄有四位“汉子”,其中三位是女汉子,一位是真汉子;三位是汉族人,一位是藏族人。又是藏族人,又是真汉子的,就是这位面容黝黑,两颊带着高原红的汉子了,一笑,却还萌萌的,憨憨的。
他名字叫其嗡,村里人都叫他七五。刚来斋堂的时候,他特别能调侃自己,经常嘴里碎碎念:七五,八五,九五,十五……就这样边干活边开着玩笑。
这些也是他会说的少数汉语,我们跟他说话基本上都手脚并用地比划。如果想跟他说更多的,就得把他小儿子喊来翻译,小儿子汉语很溜,也很可爱,深得大家的喜欢。
他一共有两个男娃两个女娃,大儿子已经在佛学院出家了,听说小儿子也马上来慈善德智学校上学了。
很多藏族人都是这样,一生的生命完全与佛法相融:还未出生,在妈妈肚子里就开始接触佛法,念经拜佛;出生后,一般会祈请上师取名,稍大点,就依附上师或者寺庙的僧人学习;长大后,挣钱除了养家外,主要也是供养寺院,供养三宝,经常在寺院发心干活;孩子的教育也是自自然然地交由上师三宝。等老了,再在上师三宝的护佑下,念佛修行养老,坦然面对无常的来临。
七五也是这样,对上师对佛法的信心无比强大,稍有空闲嘴里会不停地念咒。工作之余,小息一会,他就会拿出他的宝贝念珠来做功课。
“七五,七五”每天斋堂里都能听到无数遍这个声音。七五也是从早上来了后,哪里需要他,他就到哪里。
“七五过来把大锅的火点上吧!”
刚点着火, 那边又喊:“七五快点把饭桶送饭堂里去。”
“七五,七五……”
七五好脾气地应着,快手快脚地干活。有次听登勇师兄说,其嗡是全村最能干的男人,我们都信。
上午其嗡会洗菜切菜,点大锅的火,把斋堂里最重的工作都干了。
中午吃过饭,他就摆开架势,开始了一下午的劈柴火。
他把劈好的柴都垛的整整齐齐,像小山一样。担心下雨会把劈好的柴火弄湿了,他又亲自搭了装柴火的棚子。看他耐心对待柴火的样子,好像那是一个艺术品。
很多藏民都会在屋外垛上整整齐齐的柴堆,衬着色彩鲜艳的木房子,在蓝天白云之间,还真的美得像艺术品呢!
晚上其嗡会继续帮我们把饭菜烧好了,才会回家。
目前在斋堂发心干活的三位女师兄,虽说大家都是干活的好手,但是面对一些重体力活的时候,女“汉子”们也犯难,特别是在高原地区,干活特别费劲。有了七五这个男师兄,我们心里就有底了,感恩上师给我们搭配了这个好伙伴好师兄。
在斋堂,最幸福的事情,就是精心烧好喇嘛们爱吃的饭菜,看着他们开开心心吃完。
喇嘛闻思修的量很大,胃口都不错。所以,斋堂发心工作的幸福指数跟佛学院的海拔一样,还是挺高的。
法王如意宝在《胜利道歌》里说:“若欲长久利己者,暂时利他乃窍诀。”当我们真正关心他人安乐的时候,自己的安乐幸福就来临了。
图、文:央金俄热